10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教授应邀到校作题为“数字经济:底层逻辑与现实变革”的学术报告。副校长颜敏主持报告会。科研处、教务处负责人、经济与贸易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师生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杨虎涛教授从数字经济产生的原因、数字经济的特征和功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与现实变革。杨虎涛教授指出信息是用来克服不确定性的东西,接着他从企业不确定性的来源分析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即某一类型确定性的提高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信息--不确定性形成“互激式”增长,而这种互激式的矛盾来源于马克思的两类分工。随后杨虎涛教授通过日常消费的例子,提出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全纳”信息生产体系来解决这些矛盾。最后,杨虎涛教授表示,在数据+连接的互激式增长过程中,数据和连接的“双优化”才能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生产体系的作用;以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为架构的数字基础设施将形成类似于电力一样的集中分布式算力和存储供给;我国需要通过打造产业生态位解决卡脖子问题,进而抓住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报告会后杨虎涛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和老师们踊跃提问,杨教授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肯定并做了详细的解答。
颜敏副校长高度评价杨虎涛教授的报告,认为杨教授的报告对经济类各专业的同学有着重要意义。因时间所限,希望大家有问题的话会后阅读杨教授的文献或者与杨教授直接交流。
杨虎涛教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经济思想史学刊》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外国经济思想史与当代流派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能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科研处、教务处、经济与贸易学院 任满收、刘娜娜/文 崔潮、孙文杰、徐冉/审核)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教授作学术报告
副校长颜敏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